粉尘滤筒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粉尘滤筒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机械-印机标准化问题解探_0

发布时间:2021-10-26 02:13:57 阅读: 来源:粉尘滤筒厂家

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标准体系缺少中长时间计划 国际、国内市场经济1体化,使标准化功能、作用、价值取向产生了变化,建立科学、严谨、完全的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才能 使行业标准化管理有序化、规范化。上世纪80年代建立的印刷机械行业标准体系表,早已不再能够反应行业标准整体面貌、计划或蓝图作用,多年来也未对标准体系表进行研究、修订与完善,因此印刷机械行业标准体系表,已失去了中长时间计划和提供标准制、修订根据作用。从每年的年度计划来看,项目缺少行业技术发展战略整体策略计划。 2.标准构架不公道我国印刷机械行业标准构架与种类,还存有上世纪80年代标准体系构架的背景,即偏重产品标准对印刷机械类产品的覆盖面。到目前为止,印刷机械行业现行标准总计59项。其中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唯17项房子签字了能强拆吗,52项均为产品标准。从数字不难看出,行业基础性标准化工作的薄弱。 最近几年来标准制、修订工作仍然以产品标准为主。能够真正提升产品质量,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高附加值、关键技术标准如:高新技术产品类标准(数字印刷机、CTP直接制版机等),可靠性标准对强拆提到的复议是怎么回事,设备能效标准,环保标准,检验验收标准,服务标准等均是印刷机械行业标准的空白点。 3.标龄太长2001年至2006年发布实行的标准为28项。2000年和之前发布实行的标准有31项,其中17项由1999年发布实行的标准中有15项是原ZBJ(专标)标准编号通过国家标准清算整理后确认换号标准(包括了1986年~1990年所制定的标准)。 根据标准标龄5年1复审的工作程序,53%现行标准又需要进入复核、修订阶段。由于GB1.1、GB1.2等标准化工作导则、指南和标准编写规则等指导性标准的换版,对标准编写提出新的要求,2000年以后印刷机械行业标准化大量工作是对现行标准保护、管理、老标准修订,局限了每年新标准制定数量,虽然如此还是未能改变标龄太长问题。2001年至2006年6年间新制定出的标准仅为14项。 4.标准水平偏低 印刷机械行业标准以产品标准占多数,产品标准是进入市场销售的最低门槛,过去制定标准,原则上本着从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动身,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技术发展与能力,1般以国内同类产品1般水平肯定标准技术指标。现在这些标准显现出的问题是不能带动产品出口,又不能阻挡进口产品准入门槛。面对剧烈竞争,品牌产品在1定程度上没法利用标准游刃有余地占据市场。 5.基础标准未得以贯彻 JB/T5434⑴991《单张纸平版胶印机测试印版》标准自发布后,由于需要标准物质研制、本钱投入等缘由,1直未能得以贯彻实行。基础标准未能贯彻缘由有企业行动和行业管理层行动两方面缘由,如:产品型号编制方法标准,之前以备案方式进行行业调和、统1管理。现在企业要求突生产品个性化,1些企业不采取统1的型号编制方法进行产品型号编写,在产品鉴定、行业质检时产品型号检验项判定1直遭到忽视等。 不贯彻实行基础标准,后果是影响到今后印前、印中、印后设备能否正常到达接口、互换、兼容性或相互配合性,1旦产品尺寸互换性和功能互换性标准出台,企业将要付出代价。 6.采取国际标准到实际利用存在距离 2006年制定的《印刷机械切纸机设计及结构安全规则》、《印刷机械——装订和整饰系统及设备的安全要求》(注:制定标准时修改了项目名称)两项国家标准,均同等转化欧洲标准和国际标准。鉴于我国印刷机械产品质量和安全制造技术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在不能到达技术领先时,直接援引国际先进标准与国际标准,采取了实现标准趋同方法,去适应外部环境。标准发布后,对标准的实际利用,标准中触及到的产品危险评价、安全检验项等都还需要深1层次的基础研究。1般企业必须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产品附加值才有可能到达标准安全要求。 标准化工作思考与建议 1.企业是制定标准的主体。标准的制定和实行应以企业为主体,任何企业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1体,标准化管理必须重视企业间的个性差异,必须重视行业整体战略动身点和多元化目标和企业跨国经营目标,应充分反应各方意见,兼顾各方的利益。强调标准制、修订进程的公然、透明、协商1致原则,保证标准的公正、公道性。 2.制定完善的印刷机械标准体系。建立具有前瞻性发展策略的印刷机械行业标准体系,实现有效、调和、统1运行机制。有的放矢地找出我国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水平差距与技术薄弱点,正肯定位我国标准,使印刷机械行业标准构成与各级标准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清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通过制定出与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相1致的标准,使我国印刷机械标准在技术贸易中发挥作用拆迁有协议不给房子怎么办,到达企业通过使用标准能够稳步占据国内与国外市场。 3.以行业核心技术与能力定位标准。今后标准制、修订工作应以产品主导制造企业核心技术与实现能力定位标准水平,推动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成果,以科学态度分析定量与定性关系。重视标准综合技术内容,如:增加产品使用功能特性分级要求,公道选用抽样检验国家标准,增加产品检验判定内容等。保证制、修订出的标准能够紧跟新技术,快速响应市场,使标准更具有效性。 4.公道统筹调配资金。印刷机械行业标准化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投入,为了使标准市场化构成良性循环,我们应积极接纳民营企业、私人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给予他们参与标准制、修订及标准化工作研究的权利,为他们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通过资金公道调配,投入标准化基础工作、实验数据搜集、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内、外相干标准的研究等。 5.实现系统化服务。重视标准的推行利用,标准是为了使用才制定的。只有让标准的用户认识标准、理解标准、使用标准,标准的作用才能发挥。通过建立印刷机械标准资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标准化服务的有效性进1步提高。 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持和牵引了印刷机械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让我们今后以“求实、求变、求新”工作方式,有效提升行业企业标准化核心竞争。 转载自:中国新闻出版报